羅文擁有傳奇的人生經歷,要認識羅文的一生,可展開下表,了解各階段羅文資料。
- 幸福童年 遭逢劇變
- 延續興趣 參加影聯會舞蹈組
- 巨星之初 由樂隊開始
- 歌唱比賽 打開歌唱之路
- 力尋新路向 隻身到日本發展
- 主題曲紅遍香港 帶入日本經理人制度
- 跳出主題曲框框 歌路形象多元化
- 情迷舞台劇 出錢又出力
- 國際演唱 屢創第一
- 「羅記」形象 親切可愛
- 光榮告別 扶掖後進
- 重返樂壇 再獻新猷
- 病魔纏身 意志不死
羅文原名譚百先,1945年2月12日,大年三十於廣西百色出生,其名字 — 百先,正正就是外公按族譜上字輩,配合其出生地,及「百行孝為先」而改成。羅文是在廣州一個幸福家庭中出生,父母都是當時的知識分子,家庭環境十分富裕,令他出世後便一直得到物質的享受,衣、食、住、行,無一不華美,父母對這個孩子特别寵愛,常常帶他出外遊玩,晚上看荷里活影畫戲 —《出水芙蓉》、《紅菱艷》通通看過,同時又會看大戲,而羅文小時候常唱的,便是《裴生罵奸》。
在少年時候,羅文只當唱歌是一種興趣,雖曾在初中時加入青年文化宮的業餘歌舞團,但他的志願是做畫家,在學校的美術課裏,他的成績亦頗不俗。但後來因政治環境,羅文家庭慘被清算。十歲時,羅文的父親因病與世長辭。十三歲,母親亦身染癌病,幸福家庭突遭迭變,人生前路茫茫,爲母親買藥,是原因,為了找尋出路,是另一個原因。他最終以學生身份申請來港,一九六二年八月五日羅文乘坐火車,經過羅湖而進入香港。
短短三年間,他先後失去了父親母親。姐姐妹妹又留在廣州,在香港他沒有了家庭,他變成一名孤兒,寄居於親戚家裏。世態炎涼,由富家子弟變成窮小子,最令羅文難受的不是環境的轉變,而是親戚的白眼, 以使他決意獨立生活。經由親戚介紹,羅文先後任職裁縫學師、荔園收票職員、銀行後生(即見習生),夜裏則在夜校進修英文。生活艱苦,苦中為羅文帶一點甜的是他喜愛的歐西流行曲,他的最愛,就是當年紅遍全球的披頭四樂隊。

羅文18歲留影
來到香港,生活不好過,能慰羅文寂寥的,除了音樂,還有他自小喜愛的舞蹈。在機緣巧合下,羅文得到粵語片演員大聲婆的幫助,把他推薦給當時長城電影的舞蹈老師 — 吳世勳師父,經過吳師父的測試後,他加入了影聯會的舞蹈組,繼續學習舞蹈。或許是因為從前打下的舞蹈基礎,他的表現突出,吳師傅賞識這個小伙子的才華,於是便安排他在排舞工作上幫忙,年紀輕輕的羅文便因此有了一個綽號叫「師傅仔」。
除了幫忙排舞,他還有另一份工作,就是在電影中擔當舞蹈藝員,當中有不少獨舞和領舞都是由這位「師父仔」擔綱, 1964年上映的《金鷹》正正是他參與演出的其中一部電影。
迷上披頭四樂隊的羅文,不只要學唱披頭四的歌,還要學披頭四的造型,在那個人人還在塗百利髮乳的年代,羅文便剪了一個披頭四標誌式的「冬菇頭」髮型。頭頂Beatles髮型,口唱Beatles歌曲,而最愛的一首,便是《Long And Winding Road》,認識他的朋友,因此稱呼他為Beatles仔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羅文參加了朋友的派對,派對上朋友組了一隊小樂隊,大家都知道羅文喜歡披頭四,於是便邀請他上台唱了一首披頭四的歌。原本,大家都不知羅文有唱歌的天份,經此一唱,大家都驚訝於羅文的天份。而派對上的小樂隊成員,便因此邀請羅文加入樂隊,這便是羅文加入的第一隊業餘樂隊 — T.N.T。到後來,羅文開始對銀行刻板的生活感到厭倦。這時候,機會來了,有人邀請羅文那一班志同道合者到酒吧演唱,有固定的收入,從業餘樂隊轉爲職業樂隊,組成四步合唱團The Four Steps,及後新成員加入,樂隊改名為羅文四步合唱團Roman and The Four Steps,羅文正式步入大眾視野。初時,羅文只願唱他的最愛,Beatles的歌,到後來樂隊的成員要他學唱其他歌曲,由Herman’s Hermits到The Platters,歌路漸廣,名聲也日漸增大,由灣仔的小酒吧,唱到尖沙咀的Purple Onion,以及當時最頂級的酒吧 — 總統酒店地庫炮仗吧。

Roman and The Four Steps 合照
在自組業餘樂隊的同時,羅文參加了1964年由邵氏影友俱樂部舉辦的「山歌戀」山歌比賽,從500多名參賽者的初賽中,進入只有30個名額的複選,再度突圍而出,勝出複選,成功晉身決賽,最後贏得季軍。當年三甲的獎品是一隻瑞士天梭表,但贏得季軍,為羅文日後歌唱事業所打下的基礎,遠比這一隻天梭表來得珍貴。勝出比賽後,羅文一開始未有轉型改唱國語歌,而是繼續留在樂隊中,在生日派對和酒吧中唱歐西流行曲,只在邵氏電影歌曲中的合唱獻聲。
到了1969年,羅文得其中一位評判 — 著名作曲家王福齡賞識,邀請在電影中擔任幕後代唱。《大盜歌王》、《愛情的代價》、《青春萬歲》,一連串的電影幕後代唱機會,一首首紅遍東南亞的作品,除了令羅文學會樂理,亦讓更多人聽見羅文的聲音,而羅文這一藝名,也正是因邵氏要發行其幕後代唱之電影原聲帶,由當時百代唱片中文部經理汪小姐,取用羅文英文名Roman直譯而來。登台機會接踵而來,而英文歌在香港漸漸式微,羅文因此大膽轉變發展方向,接受沈殿霞邀請,組成情侶合唱團,在電視台以至東南亞登台演出。

羅文與王福齡合照 (1978年)
可惜好景不常,「情侶合唱團」因彼此的各自發展而拆散,香港又掀起台灣歌星熱潮,歌迷尤其排斥香港男歌手,這是羅文陷於最失意的日子,眼看自己從成功綫上跌下來,那種失望心情是無人能感受或體會得到的。

情侶合唱團
嘗過成功的滋味,又突遭挫折,幸而他又再有機遇,獲歐陽菲菲的經理人賞識,邀請到日本發展。剛離開情侶合唱團的羅文,一心想靠自己實力再創事業高峰,沒有太多思慮便答應了,隻身到日本重新開始,發展屬於自己的歌唱事業。
在日本發展期間,他一面要學習日文、適應當地生活習慣;另一面又要接受歌唱技巧訓練及舞台表演知識,與其他學員組成樂隊上電視演出,重新吸收經驗。
在日本的數年,有苦澀有甜蜜。苦的是坐了三年冷板櫈,雖然發行過三隻專輯,但迴響不大,甜的是在最後一刻,羅文才有機會參加全日本歌謠祭選手賽,一連獲得十個星期的冠軍。羅文打敗了六位比賽者,他是第一個外國人在日本得此項殊榮。彼時,無綫電視正準備推出日本片集《前程錦繡》,邀請羅文演唱主題曲。歌曲推出後大受歡迎,羅文亦因此打消了返回日本的念頭,一心一意在香港歌壇發展。

羅文獲頒「全日本歌謠選手」比賽冠軍獎座
《前程錦繡》紅遍香港,粵語歌在香港也興起熱潮,羅文繼續主唱大熱電視主題曲,如《帝女花》、《樓台會》等電視主題曲面世。到1977年,羅文終於推出個人首張粵語專輯《家變》,風靡全港歌迷,及後再推出收錄同名電視主題曲的《小李飛刀》、《強人》專輯。風頭一時無兩,羅文清晰而宏亮的歌聲,每晚隨着電視劇播出,傳遍每家每戶,唱進觀眾的心裏。
紅透半邊天的羅文,留意到香港音樂制度的不足,令藝人不能專心自己的表演事業。於是將在日本學習到的經理人制度帶入香港,率先邀請商人朋友KK譚國基成為自己的經理人,管理工作,成為香港第一位擁有經理人的藝人,創立經理人制度先河。另再聘請保姆,司機,成為當年派頭最大的明星,也影響了香港日後的娛樂事業制度。
羅文攝於70年代
羅文演唱的電視主題曲深入民心,但羅文沒有因此自滿,反而更努力去發掘新風格,每每突破自我,創出新形象,新歌路。正氣的,可數《 獅子山下》、《朋友一個》、《孔子曰》等;型格的,可數《激光中》、《紋身的獵人》、《壞情人》等,變化無窮。
除了歌路形象,羅文同時注重唱片主題的創新。1981年,羅文便推出了全港首張概念專輯《卉》,破格以花為題,同年再作突破,推出全港首張粵語爵士樂概念專輯《仲夏夜》。在改編歌風氣旺盛的80年代,又推出全本地創作的專輯《朋友一個》。他這份求變精神,一直長存,其生前的最後一張專輯《Shanghai, New York》,依然創新,以爵士編曲翻唱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國語歌,更特別遠赴美國紐約,與NY Metropolitan Orchestra 合作,灌錄此碟,這張碟以高達二百萬的製作費,成為當年製作費最高的廣東歌專輯。
由70年代開始,一直求變,羅文,從來都是一個多面體。

羅文有一個辦舞台劇的夢想,而隨着1982年及1984年成功舉辦《白蛇傳》及《柳毅傳書》,這個夢想得以實現。
辦舞台劇的夢想,是由1972年《白孃孃》的公演而起。72年羅文到樂宮戲院欣賞由潘迪華自資兼主演之《白孃孃》舞台劇,大為喜愛,後來有機會到百老匯觀賞歌舞劇,更加令羅文萌生出要籌備一個粵語音樂劇的念頭。但資金是一個大問題,於是羅文循序漸進,靠着開演唱會的歌酬,慢慢儲下一筆資金,投入到自己的舞台劇夢想中,又建立羅文製作公司、排藝社,鋪路為日後籌辦的舞台劇提供燈光音響及舞蹈人才。
他將兩部舞台劇視爲人生和事業的一個里程碑,事事認眞對待,親力親為,追求完美。單計其自資的《白蛇傳》,整個籌備、綵排過程,足足花去半年時間。《白蛇傳》叫好叫座,雖然虧蝕收場,但無損羅文對舞台劇的愛。

白蛇傳劇照
2年後,羅文再接再厲,籌辦《柳毅傳書》,製作更趨專業,邀請行業頂尖人才加入班底,務求貼近百老匯製作水準。摒棄《白蛇傳》中的中場落幕、過場安排,全場表演一氣呵成。表演服裝又比《白蛇傳》更加華麗,劇中龍女髮上龍型裝飾,一條就價值一萬多元,製作盡善盡美。
高質演出,被外界讚賞,可惜最終同告虧蝕,不過藝術無價,能完成自己多年夢想,回頭再望,羅文從不後悔。
柳毅傳書劇照
羅文演唱經驗豐富,演出次數之多,難以統計。1990年,羅文便成為第一位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個人演唱會的歌手,且破紀錄,在一年內舉辦44場演唱會。
多年來,羅文一直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,屢創第一。羅文是首位於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、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(Lincoln Center)、美國大西洋城、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等國際舞台,舉行演唱會演出的香港歌手。稱羅文為香港之光,絕不為過。
一直以來,羅文給予觀眾一個冷酷嚴肅的印象。但冷酷其實只是羅文的外表,實際上,他是一個既開朗又充滿童心的人,朋友間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「羅記」。
對90年代年輕樂迷而言,羅文是上一代的天皇巨星,頗有距離感。去到1993年,羅文決心改變,特意壓低聲線,推出《壞情人》一曲。而張叔平、軟硬天師等朋友亦建議羅文使用「羅記」此名,配合新歌風格,打造親切、「玩得」新形象。
軟硬天師更在電台將「羅記」一名發揚光大,令更多年輕人認識親切又可愛羅文,從此,羅文在年青人心中再不是那個不苛言笑的羅文,而是「Yeah」爆的「羅記」。
羅文與梅艷芳、草蜢、林珊珊等朋友合照
1996年羅文決定告別舞台,臨別前推出《25》專輯,重新演繹出道以來的經典歌曲,且在紅館舉行告別演唱會,與歌迷道別。
雖告別舞台,但羅文未有完全脫離樂壇,他將事業中心由幕前轉移到幕後,擔任歌唱老師,廣收學生,扶掖後進。他的學生有鄭伊健、容祖兒、周海媚、何嘉莉、葉佩雯等。
後來羅文重返樂壇,舉辦演唱會,更大膽安排初出茅廬的容祖兒上台表演,提供演出機會予後輩。提攜新人,春風化雨,不負樂壇教父之名。
羅文與鄭伊健合照
1998年,羅文重返樂壇,與俄羅斯交響樂團合唱,遠赴俄羅斯製作《情繫佛羅內斯》專輯,翻唱經典煇黃歌曲,以作致敬,及後再下一城,與俄羅斯交響樂團合作舉行演唱會,舞台設計瑰麗堂皇,一百二十個交響樂團成員和舞蹈員與羅文同在台上表演,場面盛大。
到2000年,羅文推出《Shanghai, New York》,繼續突破自我,用爵士樂配搭國語時代曲,中西合壁,拼湊出全新感覺。
羅文於創世紀金曲演唱會 (1999年)
羅文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,1978年,他受良性腦腫瘤影響,經常劇烈頭痛,然而他未有因病患而停下腳步,選擇積極對抗腫瘤,每月前往日本注射特效藥,同時繼續努力工作,將更多好歌獻給觀眾。
1987年,羅文在台灣為唱片錄音時發生意外,從樓梯摔倒,腦震盪昏迷,要留醫開腦放瘀血,康復後稍作休息,羅文又再重投工作。
1989年,肝臟更生出小腫瘤,幸休養後並無大礙。多年來,羅文雖屢遇病患,但依然能靠自己的意志對抗病魔,以最佳狀態示人。
然而,2001年5月,羅文宣佈不幸患上肝癌,醫生最初評估羅文只剩3個月壽命,但憑藉他堅毅不屈的精神,積極嘗試各種治療方法,他的病情一度如奇蹟般有所好轉。
可惜,意志終敵不過凶惡的癌症,羅文的情況突然急轉直下,最終於2002年10月18日逝世,享年57歲。雖然人已別去,但他永不言敗的奮鬥精神,卻永遠不死。

羅文遺照
- 幸福童年 遭逢劇變
- 延續興趣 參加影聯會舞蹈組
- 巨星之初 由樂隊開始
- 歌唱比賽 打開歌唱之路
- 力尋新路向 隻身到日本發展
- 主題曲紅遍香港 帶入日本經理人制度
- 跳出主題曲框框 歌路形象多元化
- 情迷舞台劇 出錢又出力
- 國際演唱 屢創第一
- 「羅記」形象 親切可愛
- 光榮告別 扶掖後進
- 重返樂壇 再獻新猷
- 病魔纏身 意志不死
羅文原名譚百先,1945年2月12日,大年三十於廣西百色出生,其名字 — 百先,正正就是外公按族譜上字輩,配合其出生地,及「百行孝為先」而改成。羅文是在廣州一個幸福家庭中出生,父母都是當時的知識分子,家庭環境十分富裕,令他出世後便一直得到物質的享受,衣、食、住、行,無一不華美,父母對這個孩子特别寵愛,常常帶他出外遊玩,晚上看荷里活影畫戲 —《出水芙蓉》、《紅菱艷》通通看過,同時又會看大戲,而羅文小時候常唱的,便是《裴生罵奸》。
在少年時候,羅文只當唱歌是一種興趣,雖曾在初中時加入青年文化宮的業餘歌舞團,但他的志願是做畫家,在學校的美術課裏,他的成績亦頗不俗。但後來因政治環境,羅文家庭慘被清算。十歲時,羅文的父親因病與世長辭。十三歲,母親亦身染癌病,幸福家庭突遭迭變,人生前路茫茫,爲母親買藥,是原因,為了找尋出路,是另一個原因。他最終以學生身份申請來港,一九六二年八月五日羅文乘坐火車,經過羅湖而進入香港。
短短三年間,他先後失去了父親母親。姐姐妹妹又留在廣州,在香港他沒有了家庭,他變成一名孤兒,寄居於親戚家裏。世態炎涼,由富家子弟變成窮小子,最令羅文難受的不是環境的轉變,而是親戚的白眼, 以使他決意獨立生活。經由親戚介紹,羅文先後任職裁縫學師、荔園收票職員、銀行後生(即見習生),夜裏則在夜校進修英文。生活艱苦,苦中為羅文帶一點甜的是他喜愛的歐西流行曲,他的最愛,就是當年紅遍全球的披頭四樂隊。

羅文18歲留影
來到香港,生活不好過,能慰羅文寂寥的,除了音樂,還有他自小喜愛的舞蹈。在機緣巧合下,羅文得到粵語片演員大聲婆的幫助,把他推薦給當時長城電影的舞蹈老師 — 吳世勳師父,經過吳師父的測試後,他加入了影聯會的舞蹈組,繼續學習舞蹈。或許是因為從前打下的舞蹈基礎,他的表現突出,吳師傅賞識這個小伙子的才華,於是便安排他在排舞工作上幫忙,年紀輕輕的羅文便因此有了一個綽號叫「師傅仔」。
除了幫忙排舞,他還有另一份工作,就是在電影中擔當舞蹈藝員,當中有不少獨舞和領舞都是由這位「師父仔」擔綱, 1964年上映的《金鷹》正正是他參與演出的其中一部電影。
迷上披頭四樂隊的羅文,不只要學唱披頭四的歌,還要學披頭四的造型,在那個人人還在塗百利髮乳的年代,羅文便剪了一個披頭四標誌式的「冬菇頭」髮型。頭頂Beatles髮型,口唱Beatles歌曲,而最愛的一首,便是《Long And Winding Road》,認識他的朋友,因此稱呼他為Beatles仔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羅文參加了朋友的派對,派對上朋友組了一隊小樂隊,大家都知道羅文喜歡披頭四,於是便邀請他上台唱了一首披頭四的歌。原本,大家都不知羅文有唱歌的天份,經此一唱,大家都驚訝於羅文的天份。而派對上的小樂隊成員,便因此邀請羅文加入樂隊,這便是羅文加入的第一隊業餘樂隊 — T.N.T。到後來,羅文開始對銀行刻板的生活感到厭倦。這時候,機會來了,有人邀請羅文那一班志同道合者到酒吧演唱,有固定的收入,從業餘樂隊轉爲職業樂隊,組成四步合唱團The Four Steps,及後新成員加入,樂隊改名為羅文四步合唱團Roman and The Four Steps,羅文正式步入大眾視野。初時,羅文只願唱他的最愛,Beatles的歌,到後來樂隊的成員要他學唱其他歌曲,由Herman’s Hermits到The Platters,歌路漸廣,名聲也日漸增大,由灣仔的小酒吧,唱到尖沙咀的Purple Onion,以及當時最頂級的酒吧 — 總統酒店地庫炮仗吧。

Roman and The Four Steps 合照
在自組業餘樂隊的同時,羅文參加了1964年由邵氏影友俱樂部舉辦的「山歌戀」山歌比賽,從500多名參賽者的初賽中,進入只有30個名額的複選,再度突圍而出,勝出複選,成功晉身決賽,最後贏得季軍。當年三甲的獎品是一隻瑞士天梭表,但贏得季軍,為羅文日後歌唱事業所打下的基礎,遠比這一隻天梭表來得珍貴。勝出比賽後,羅文一開始未有轉型改唱國語歌,而是繼續留在樂隊中,在生日派對和酒吧中唱歐西流行曲,只在邵氏電影歌曲中的合唱獻聲。
到了1969年,羅文得其中一位評判 — 著名作曲家王福齡賞識,邀請在電影中擔任幕後代唱。《大盜歌王》、《愛情的代價》、《青春萬歲》,一連串的電影幕後代唱機會,一首首紅遍東南亞的作品,除了令羅文學會樂理,亦讓更多人聽見羅文的聲音,而羅文這一藝名,也正是因邵氏要發行其幕後代唱之電影原聲帶,由當時百代唱片中文部經理汪小姐,取用羅文英文名Roman直譯而來。登台機會接踵而來,而英文歌在香港漸漸式微,羅文因此大膽轉變發展方向,接受沈殿霞邀請,組成情侶合唱團,在電視台以至東南亞登台演出。

羅文與王福齡合照 (1978年)
可惜好景不常,「情侶合唱團」因彼此的各自發展而拆散,香港又掀起台灣歌星熱潮,歌迷尤其排斥香港男歌手,這是羅文陷於最失意的日子,眼看自己從成功綫上跌下來,那種失望心情是無人能感受或體會得到的。

情侶合唱團
嘗過成功的滋味,又突遭挫折,幸而他又再有機遇,獲歐陽菲菲的經理人賞識,邀請到日本發展。剛離開情侶合唱團的羅文,一心想靠自己實力再創事業高峰,沒有太多思慮便答應了,隻身到日本重新開始,發展屬於自己的歌唱事業。
在日本發展期間,他一面要學習日文、適應當地生活習慣;另一面又要接受歌唱技巧訓練及舞台表演知識,與其他學員組成樂隊上電視演出,重新吸收經驗。
在日本的數年,有苦澀有甜蜜。苦的是坐了三年冷板櫈,雖然發行過三隻專輯,但迴響不大,甜的是在最後一刻,羅文才有機會參加全日本歌謠祭選手賽,一連獲得十個星期的冠軍。羅文打敗了六位比賽者,他是第一個外國人在日本得此項殊榮。彼時,無綫電視正準備推出日本片集《前程錦繡》,邀請羅文演唱主題曲。歌曲推出後大受歡迎,羅文亦因此打消了返回日本的念頭,一心一意在香港歌壇發展。

羅文獲頒「全日本歌謠選手」比賽冠軍獎座
《前程錦繡》紅遍香港,粵語歌在香港也興起熱潮,羅文繼續主唱大熱電視主題曲,如《帝女花》、《樓台會》等電視主題曲面世。到1977年,羅文終於推出個人首張粵語專輯《家變》,風靡全港歌迷,及後再推出收錄同名電視主題曲的《小李飛刀》、《強人》專輯。風頭一時無兩,羅文清晰而宏亮的歌聲,每晚隨着電視劇播出,傳遍每家每戶,唱進觀眾的心裏。
紅透半邊天的羅文,留意到香港音樂制度的不足,令藝人不能專心自己的表演事業。於是將在日本學習到的經理人制度帶入香港,率先邀請商人朋友KK譚國基成為自己的經理人,管理工作,成為香港第一位擁有經理人的藝人,創立經理人制度先河。另再聘請保姆,司機,成為當年派頭最大的明星,也影響了香港日後的娛樂事業制度。
羅文攝於70年代
羅文演唱的電視主題曲深入民心,但羅文沒有因此自滿,反而更努力去發掘新風格,每每突破自我,創出新形象,新歌路。正氣的,可數《 獅子山下》、《朋友一個》、《孔子曰》等;型格的,可數《激光中》、《紋身的獵人》、《壞情人》等,變化無窮。
除了歌路形象,羅文同時注重唱片主題的創新。1981年,羅文便推出了全港首張概念專輯《卉》,破格以花為題,同年再作突破,推出全港首張粵語爵士樂概念專輯《仲夏夜》。在改編歌風氣旺盛的80年代,又推出全本地創作的專輯《朋友一個》。他這份求變精神,一直長存,其生前的最後一張專輯《Shanghai, New York》,依然創新,以爵士編曲翻唱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國語歌,更特別遠赴美國紐約,與NY Metropolitan Orchestra 合作,灌錄此碟,這張碟以高達二百萬的製作費,成為當年製作費最高的廣東歌專輯。
由70年代開始,一直求變,羅文,從來都是一個多面體。

羅文有一個辦舞台劇的夢想,而隨着1982年及1984年成功舉辦《白蛇傳》及《柳毅傳書》,這個夢想得以實現。
辦舞台劇的夢想,是由1972年《白孃孃》的公演而起。72年羅文到樂宮戲院欣賞由潘迪華自資兼主演之《白孃孃》舞台劇,大為喜愛,後來有機會到百老匯觀賞歌舞劇,更加令羅文萌生出要籌備一個粵語音樂劇的念頭。但資金是一個大問題,於是羅文循序漸進,靠着開演唱會的歌酬,慢慢儲下一筆資金,投入到自己的舞台劇夢想中,又建立羅文製作公司、排藝社,鋪路為日後籌辦的舞台劇提供燈光音響及舞蹈人才。
他將兩部舞台劇視爲人生和事業的一個里程碑,事事認眞對待,親力親為,追求完美。單計其自資的《白蛇傳》,整個籌備、綵排過程,足足花去半年時間。《白蛇傳》叫好叫座,雖然虧蝕收場,但無損羅文對舞台劇的愛。

白蛇傳劇照
2年後,羅文再接再厲,籌辦《柳毅傳書》,製作更趨專業,邀請行業頂尖人才加入班底,務求貼近百老匯製作水準。摒棄《白蛇傳》中的中場落幕、過場安排,全場表演一氣呵成。表演服裝又比《白蛇傳》更加華麗,劇中龍女髮上龍型裝飾,一條就價值一萬多元,製作盡善盡美。
高質演出,被外界讚賞,可惜最終同告虧蝕,不過藝術無價,能完成自己多年夢想,回頭再望,羅文從不後悔。
柳毅傳書劇照
羅文演唱經驗豐富,演出次數之多,難以統計。1990年,羅文便成為第一位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個人演唱會的歌手,且破紀錄,在一年內舉辦44場演唱會。
多年來,羅文一直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,屢創第一。羅文是首位於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、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(Lincoln Center)、美國大西洋城、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等國際舞台,舉行演唱會演出的香港歌手。稱羅文為香港之光,絕不為過。
一直以來,羅文給予觀眾一個冷酷嚴肅的印象。但冷酷其實只是羅文的外表,實際上,他是一個既開朗又充滿童心的人,朋友間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「羅記」。
對90年代年輕樂迷而言,羅文是上一代的天皇巨星,頗有距離感。去到1993年,羅文決心改變,特意壓低聲線,推出《壞情人》一曲。而張叔平、軟硬天師等朋友亦建議羅文使用「羅記」此名,配合新歌風格,打造親切、「玩得」新形象。
軟硬天師更在電台將「羅記」一名發揚光大,令更多年輕人認識親切又可愛羅文,從此,羅文在年青人心中再不是那個不苛言笑的羅文,而是「Yeah」爆的「羅記」。
羅文與梅艷芳、草蜢、林珊珊等朋友合照
1996年羅文決定告別舞台,臨別前推出《25》專輯,重新演繹出道以來的經典歌曲,且在紅館舉行告別演唱會,與歌迷道別。
雖告別舞台,但羅文未有完全脫離樂壇,他將事業中心由幕前轉移到幕後,擔任歌唱老師,廣收學生,扶掖後進。他的學生有鄭伊健、容祖兒、周海媚、何嘉莉、葉佩雯等。
後來羅文重返樂壇,舉辦演唱會,更大膽安排初出茅廬的容祖兒上台表演,提供演出機會予後輩。提攜新人,春風化雨,不負樂壇教父之名。
羅文與鄭伊健合照
1998年,羅文重返樂壇,與俄羅斯交響樂團合唱,遠赴俄羅斯製作《情繫佛羅內斯》專輯,翻唱經典煇黃歌曲,以作致敬,及後再下一城,與俄羅斯交響樂團合作舉行演唱會,舞台設計瑰麗堂皇,一百二十個交響樂團成員和舞蹈員與羅文同在台上表演,場面盛大。
到2000年,羅文推出《Shanghai, New York》,繼續突破自我,用爵士樂配搭國語時代曲,中西合壁,拼湊出全新感覺。
羅文於創世紀金曲演唱會 (1999年)
羅文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,1978年,他受良性腦腫瘤影響,經常劇烈頭痛,然而他未有因病患而停下腳步,選擇積極對抗腫瘤,每月前往日本注射特效藥,同時繼續努力工作,將更多好歌獻給觀眾。
1987年,羅文在台灣為唱片錄音時發生意外,從樓梯摔倒,腦震盪昏迷,要留醫開腦放瘀血,康復後稍作休息,羅文又再重投工作。
1989年,肝臟更生出小腫瘤,幸休養後並無大礙。多年來,羅文雖屢遇病患,但依然能靠自己的意志對抗病魔,以最佳狀態示人。
然而,2001年5月,羅文宣佈不幸患上肝癌,醫生最初評估羅文只剩3個月壽命,但憑藉他堅毅不屈的精神,積極嘗試各種治療方法,他的病情一度如奇蹟般有所好轉。
可惜,意志終敵不過凶惡的癌症,羅文的情況突然急轉直下,最終於2002年10月18日逝世,享年57歲。雖然人已別去,但他永不言敗的奮鬥精神,卻永遠不死。

羅文遺照
註:上表羅文資料參考香港記憶網頁、及各大報導綜合而成。